小电驴和货车从四面八方来,卸下和带走配件与辅料,原本逼仄狭窄的道路更加拥挤;吊机升起上百斤重的布匹,慢慢升高再塞进握手楼宽度有限的窗口。
在五方杂处的广州康乐村和鹭江村,这样的场景每一天都在上演。
位于广州海珠区的中大纺织商圈是全国服装原料采购中心之一,而处在其中的康、乐两村就是其中话题度和关注度最高的两个制衣村。
但从2月初起,鹭江村正式进入拆违,根据规划,康鹭片区全年目标拆迁面积为20万平方米。
在这里,占地面积仅一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超过10万人。数目庞大的制衣厂老板、作坊个体户和纺织工人,也被卷入这场旧改中,汇聚成一段城市化进程的缩影。
广州有意将服装产业转移至清远。2022年12月,海珠区明确将中大纺织服装商圈加工生产制造业向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转移,并在今年2月联系发动“小作坊式”企业7000余家前往清远打造“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但对于在这里创业的大大小小制衣厂,去或留的心意未能落定。
大号连衣裙老板:群里议论纷纷,他决定留下
见到陈晟的时候,他正往电饭煲里下米。这个大号电饭煲的体积比普通家用的大将近一倍,可以装下十多个人的分量。不过,今天他只下了三杯米,他自己一人,和四个工人已经够吃了。
这家大号连衣裙制衣厂的老板来自广东茂名。除了日常对接订单、负责进出货,他还担任着厨师的角色,要负责工人的一日三餐,“做老板嘛,什么都要会一点。”
陈晟以前也进过厂、钉过衣服。现下在广州开厂7、8年了。工厂有十来个人,都是长工,两班倒。
康乐村这家制衣厂位于五楼,也是最顶层。尽管未到三月,午后时分已经明显感觉温度更高。厂里有两台空调,每两个工位上方也有墨绿色的吊扇。
在最繁忙的时候,整个工厂可以坐满。但是20个工位当天只有4个工人,好几台靠近窗户的打边机已经落了厚厚的灰。
招工难依然是面临的问题。在这一行没有固定的价格,缺人的时候往往会打价格战,时薪可以从30块到90块不等,抢人很常见:“你开30每小时,我就开40每小时。”
实际上,就目前的订单而言,厂里的人手已经足够了。尽管已经元宵过后一个多月,整个市场仍没有恢复原来的活力。陈晟说,除了重要节日终年不休的工厂昨天甚至放了一天假。
“80%至90%的老板是不愿意到那边去的,30%左右说如果真的要搬走会选择老家。也有小部分说打算到那边去看看。”在群里,同行议论纷纷。这个群里汇集了这个片区的小老板,包括康乐、上冲等区域。也有同行说,哪怕要去清远,可能也要三五年后,等那边的市场成熟了再考虑。
陈晟属于其中的80%。他坦言,没考虑到清远去,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没打开:“没有固定的订单和工人,货源也不稳定,很难生存。”
在中大纺织商圈,一批衣服的出货周期只需要三天:第一天客户拿版、找面料,当天晚上工厂定版型并裁面料;第二天工厂开始做货,第三天早上货就可以到仓库。
配套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客户都习惯了第一天拉面料,第三天出货到档口或仓库,“到清远的话,没有这个效率。”
不过,陈晟认为自己目前还是“安全”的,康乐村还没收到拆迁的消息。等到实在要做决定的时候,他或许会在广州另寻地方:“比如海珠的大塘村,或者去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