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扬州市中医院的“七宝茯苓美髯包”一经上市就成了热销品,高峰日销上千个。外表看似平平无奇,内里却是“七宝美髯丸”的同款配置,乃补肾乌发的经典古方。
图片“新中式”的走红,并非偶然。细数近来火爆在社交平台中的“新中式”食品,形色各异——
京东七鲜上新系列国潮面点,各个具备中式美学颜值,同时兼备口味与营养;113岁的奥利奥变身旅游社交硬通货,将中国地域文化与传统中式糕点跨界融合,推出“寻味八方”2025年春季限定新品,一度成为年轻人出游必备单品……
贴上“新中式”标签的各类创新食品,为何上市即爆火?“新中式”又如何圈中年轻人?
中式老面包十分常见,而“新中式”面包长什么样?带着这份好奇,记者抵达扬州市中医院药膳面包的售卖点。还未至午后,货架上的选择已经不多。热销品甘麦大枣包、百合素贝果、雄起包等仅剩零星,平均售价在10元上下。窗口外,仍有陆陆续续的市民排队选购。
“由医学专家团队研发的面包产品,我们更愿意尝试和接纳,如果通过吃面包还能调节身体状态的话,那感觉很好。”扬州中医院药膳面包的售卖点前,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每次来中医院看病,都要买一些面包回去。
仅从外观看,这些药膳面包与普通面包并无区别。但若细看配方表,每款面包中用到的药材都有清晰标准。如甘麦大枣包的制作过程中,融入了《金匮要略》中甘麦大枣汤,有助于安神助眠;又如八珍司康面包,将补气血的古方八珍汤和在其中。
扬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赵伟向记者介绍:“中医药膳文化历史渊源深厚,经过时间验证的古方有疗效,但不一定满足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相反,现代面包美味、便捷,但高糖高油容易导致亚健康问题。所以药膳面包的开发,是为了平衡好吃与健康。”
图片消费者排队购买扬州市中医院研发的药膳面包。记者杨世丹 摄
据扬州市中医院统计,药膳面包平均日销量在1200个左右,高峰期可突破3600个。为了避免食客空手而归,医院特意建起面包预订微信群。不过半年,500人上限的微信群已建到了第8个。
在药膳面包走红之前,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食品创新中的出圈案例已经非常丰富,涉及到饮料、零食、甜品等多个领域——
饮品赛道率先颠覆传统。“国酒之王”贵州茅台与“平民咖啡”瑞幸咖啡联名,让年轻人以一杯咖啡的价格体验到“茅台”的符号价值。“酱香拿铁”首发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破1亿元。
零食甜品赛道以情怀唤醒价值。钟薛高与娃哈哈AD钙奶联袂跨界合作推出“未成年雪糕”,更是在社交平台引发“以今日未成年的轻松态度笑对生活”的话题,赢得无数好评……
综合爆火案例来看,“新中式”食品大多是在传统食品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健康理念、工艺新技术等新标签,成为一种新流行。